積極參與全球檔案治理 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45
作者:王玉玨 許佳欣來源:中國檔案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币粤暯娇倳洖楹诵牡狞h中央高瞻遠矚,提出跨越民族和國家意識形態的全球秩序觀——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于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與升級,強調中國要在構建公平、合理、有序的國際交流秩序中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這一理念對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也深有裨益,積極參與全球檔案治理,成為新時代我國檔案事業發展與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議題。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的全球檔案治理 (一)全球檔案治理的提出 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將治理界定為:治理是個人和制度、公共和私營部門管理其共同事務的各種方法的綜合,是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調和,并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檔案作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是文化建設與傳播的重要載體,承載著珍貴的社會記憶,對人類文明的推廣和延續具有重要價值。2016年頒布實施的《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加快完善檔案治理體系、提升檔案治理能力”?!皺n案治理”是指檔案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等多個主體協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動規則,共同對檔案事務進行科學、規范管理,實現檔案領域善治的活動和過程,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檔案治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檔案治理理念的拓展和深化,以促進國際檔案事業發展為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學術理論研討、業務環節優化、各國檔案特色交融等方面,特別是全球檔案法規等相關標準的制定。推進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與證據支持及文化與歷史資源,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心并發揮更大作用的保障;同時,中國積極融入全球檔案治理的進程,一方面能夠引領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檔案治理進程,另一方面有助于全球檔案工作吸納更加豐富多元的思想、元素與技術,推進全球檔案事業更快發展。 (二)全球檔案治理的時代意義 首先,全球檔案治理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推動區域內檔案工作水平差距的縮小,推動全球檔案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與世界人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全球檔案治理作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輔相成。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檔案工作,發展中國家的檔案工作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全球檔案治理有利于促進區域間檔案工作經驗和技術的交流和溝通,主張用理解、認同、關懷的態度來應對文化碰撞間的摩擦、爭議與協同。 其次,全球檔案治理將重點解決數字時代檔案信息化工作等關鍵難題,在數字浪潮沖擊下為人類社會證據性記錄的長期、可信、存續服務。全球檔案治理是破解檔案事業發展瓶頸的有效手段,將帶動其他業務和管理活動的優化升級,也是推動國際檔案事業進一步發展的契機。例如,在檔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加強檔案信息化的國際標準建設可以解決檔案管理軟件操作流程、數據庫格式不統一等問題,有助于增強系統的兼容性和協同度,為數字檔案的長期保存、人類社會記憶的存續提供技術支撐,在數據和人文中探尋合適的支點,以達到和諧與平衡。 第三,全球檔案治理的實施將不斷擴大檔案文化遺產的社會影響力,促進社會記憶和人類文明的長久保存,助推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早日實現。例如,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國際檔案理事會積極參與的“世界記憶項目”通過建立《世界記憶名錄》,提升檔案文化遺產在全世界政府和民眾中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并積極加強國際合作,對珍貴檔案文化遺產開展保護和搶救活動,從而使人類文明和社會記憶得以長久保存和薪火相傳。通過全球檔案治理,可以為殖民地檔案召回、非洲地區社會記憶建設等提供支撐,使全球檔案工作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全球檔案治理面臨的共同問題 筆者通過研究國際檔案理事會官網上的熱點問題,以及國際檔案大會、國際檔案圓桌會議等議題,梳理出當前全球檔案治理面臨的4大共同問題。 社會記憶。在后現代背景下,對檔案和社會記憶關系的思考是全球檔案人共同關心的問題。國際檔案理事會圍繞檔案遺產對集體記憶的影響,及文學、藝術和文化檔案作為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的資源等問題積極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檔案遺產。隨著“世界記憶項目”在國際檔案界的廣泛開展,通過建立《世界記憶名錄》、授予標識等方式,向全世界政府和民眾宣傳保護珍貴文獻遺產的重要性,鼓勵各國通過國際合作和采取最佳技術手段等對文獻遺產開展有效保護和搶救。 非洲問題。2012年國際檔案理事會將非洲相關問題列為其工作的重點領域。通過研究檔案與非洲可持續性發展之間的關系,關注檔案、文件和非洲書寫記憶之間的關系等,幫助非洲地區開展檔案保管工作,致力于逐漸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地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文件保管。特別是數字文件的保存問題是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善治與良好的文件管理密不可分,無效的治理方式與不良的文件管理方式息息相關。國際檔案理事會通過開展“服務善治的文件保管項目”,探索最有效、最經濟和最實用的文件管理方式。 二、中國面臨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機遇 在我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是進一步推動檔案事業發展的嶄新契機。在科技發展和電子文件管理逐漸成為主流的背景下,積極倡導全球檔案治理觀,以全球化的眼光和視野積極吸取其他國家檔案治理的長處,可以使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標準法規制定等方面實現突破,進一步解決影響我國檔案事業發展的問題,推進我國檔案事業發展。 在國際上,參與全球檔案治理是國家治理下建設檔案強國的必然要求。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國際檔案理事會的甲類會員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通過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為世界記憶的構建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在增強文化認同的同時為國家文化自信建設添磚加瓦,這是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需要,也是我國建設檔案強國的必由之路。 (二)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挑戰 首先,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定位不夠明確。中國在1980年才正式加入國際檔案理事會,開始參與國際檔案事務,此時,一些國家檔案事業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積累了相對充足的經驗和較為先進的模式,如美、法等國家早在1910年就參加了布魯塞爾圖書館員與檔案館員大會,并倡導成立了國際檔案理事會。在檔案事業發展進程中,我國參與國際治理的起步較晚且經驗不足。 其次,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方式較為單一。當前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形式多為論壇會議、學術交流、跨國訪問等,內容相對單一且深度不足,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理論探索相互借用、缺乏創新;學術會議內部交流為主、國際交流較少、深層合作更為匱乏。這不利于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亟待探尋更為多元化、深層次的檔案治理方式。 第三,中國檔案界融入國際舞臺的深度有待增強。長期以來,全球檔案治理的話語權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中國在國際檔案界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較為薄弱。去年,國際檔案理事會網站公布了七十年(1948-2018)發展重要人物的統計,其中歐美國家入選者占據了大多數,中國僅有1人入選。由此也深刻反映出中國檔案界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尚顯不足,參與國際合作的深度有待增強。 三、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的途徑與探索 (一)明確定位,由追隨者轉化為主動者 中國檔案界正在為全球檔案治理貢獻智慧與力量,從“追隨者”到“主動者”的定位轉化,既體現了中國檔案事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是世界對于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發揮更大作用的期待。中國檔案界可以依托國際檔案大會的平臺,努力爭取更多參與全球檔案治理活動的機會,并廣泛與其他國家合作,凝聚共識,擴大影響力。此外,中國還可以在周邊地區,尤其是東亞地區主動構建由中國為主導的多邊檔案合作平臺,逐漸參與并主導全球性檔案規則或標準的制定。同時,中國檔案界需要內外兼顧,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不斷探索適應新時代中國檔案事業發展的“全球檔案治理參與機制”,在國際檔案界多元的背景中,真正建立“以我為主”的中國話語體系,為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作出貢獻。 (二)鼓勵多元,從單一參加到全面參與 據統計,我國參與國際檔案治理的人員有國家行政機關人員、檔案專家學者、基層檔案業務人員、檔案學專業學生等,呈現出主體多元的趨勢。優化隊伍關乎未來檔案治理人才梯隊的塑造,因此建議:一是國家檔案局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應從政策層面給予支持,重視全球檔案治理的相關事務,考慮設立專項基金與項目,并定期開設全球檔案治理相關培訓項目。二是檔案院系和科研機構人員應從知識層面給予支持,重視“外國檔案事業”的教學任務,并將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檔案人才作為目標,設立專題項目與實驗科室。例如,由武漢大學師生創建的“國際檔案理事會(ICA)公眾號”,在得到官方授權后,積極傳播國際檔案新聞及動態,并在國際平臺上宣傳中國檔案事業。三是基層檔案工作者或檔案學人應主動關注國際檔案動態,在學習與工作中運用“全球檔案治理”的思維看待問題,積極對比研究中外檔案工作,形成科研成果向國內外有關學術會議投稿。同時,有志于在國際檔案組織任職的人員,也應關注相關招聘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前準備并積極應聘。 (三)協同共進,從區域合作到全球共建 總體來說,中國參與全球檔案治理進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全方位過程。目前,在國際檔案理事會和其他國際組織的倡導下,全球范圍內的檔案合作項目日益增多,中國應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并融入相關國際檔案合作項目。例如,中國積極參與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世界記憶項目”,倡導成立了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委員會,并于1996年成立世界記憶中國國家委員會。為了推動世界記憶項目在中國的進一步開展,2017年,世界記憶項目北京學術中心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2018年11月,世界記憶項目福建學術中心和蘇州學術中心相繼成立。中國檔案工作者應具備更為開放的視野,積極參與國際檔案合作項目,宣傳中國檔案工作發展的理念與成果,提升中國檔案事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加強全球檔案事業的共建共享。 (本文第一作者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學副教授、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教育處二等秘書。文章系國家檔案局科技項目“中國參與國際檔案治理的機制與模式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摘自《中國檔案報》
文章分類:
行業資訊
|